10月13日,“豫農優品”全球化品牌發布會在鄭州舉行,標志著這一河南區域農業公用品牌正式邁向國際市場。從夯實品牌根基到構建立體出海通道,從特色產品遠銷全球到擘畫未來合作藍圖,豫農優品正以堅實步伐,讓中原農業的厚重與鮮活走向世界。
高標準嚴篩選,河南優質農產的“統一名字”
作為河南農業的“金色名片”,豫農優品自推出以來便以高門檻筑牢品質根基。河南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黨委書記、主任張金龍介紹,2024年3月,按照省政府部署,豫農優品區域農業公用品牌正式推出,以“十大金標準”為核心準入門檻——涵蓋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、農產品地理標志、GAP(良好農業規范)等國內國際權威認證,從源頭保障產品品質。
他提到,自2024年3月“豫農優品”區域農業公用品牌按省政府部署推出以來,已整合377家企業、717個優質產品,成功將“地域特產”打造成“地區名片”。此次發布會作為品牌國際化的重要節點,旨在讓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及全球朋友更深入了解“豫農優品”,推動更廣領域合作,助力河南農業企業“走出去”,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。
河南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、副董事長張淑杰在致辭中表示,河南作為“中原糧倉”,正加速向“國人廚房”“世界餐桌”轉型,農投集團作為農業領域領軍企業,深入落實品牌強農戰略,通過“豫農優品天下行”活動、上海南寧海口三大出口服務平臺建設,深化與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合作,同時引進東南亞榴蓮、中亞大麥、非洲咖啡等特色農產品,構建“雙向奔赴”的農業貿易新格局,為“豫農優品”出海筑牢支撐。
“海陸空網”聯動,豫農優品已經出口50多個國家
發布會上,“豫農優品”出海成果引發廣泛關注。依托鄭州國際物流樞紐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河南已搭建“海陸空網”四條絲綢之路:在烏茲別克斯坦、緬甸設立海外倉,在上海、南寧、海口建立出口服務平臺,鄭州—東盟“空中絲綢之路”更讓農品快速通達全球。
如今,“豫農優品”的出海版圖持續擴大。凱利來面包出口美國、歐盟、中東;西峽香菇、食用菌遠銷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30余個國家;杞縣大蒜、柘城辣椒走進美國、加拿大市場;玉米罐頭端上巴西、阿根廷消費者的餐桌,累計覆蓋北美、歐洲、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與此同時,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農產品通過鄭州樞紐進入河南市場,讓河南既是“農品出海港”,也是“全球大市場”,實現“買全球、賣全球”的農業貿易新生態。
構建“三協同”體系,邁向“世人餐桌”新征程
發布會明確了“豫農優品”未來發展的協同賦能路徑。在河南農投集團框架下,已構建“三層協同”體系:組織內部業務協同會議形成“小協同”,投資600余家企業,包含400余家農業企業,形成“中協同”,攜手377家名錄企業形成“大協同”,深化產業聯動效應。
同時,“七項賦能”舉措將為品牌發展注入持續動力,以精準政策賦能農業全鏈條,助力農民增收、企業增效;以金融活水滴灌企業發展,形成“金融—企業—產業—經濟”良性循環;與權威媒體合作強化宣傳,開展“豫農優品天下行”活動;暢通線上線下渠道;聯動豫農商會、海內外豫商會構建全球合作網絡;組織企業交流與培訓,為名錄企業賦能;以“政府+協會+企業”模式共筑品牌生態。
簽約推介,從平臺到渠道的全面護航
現場,豫農優品公司與中豫港務、河南郵政南航物流、京東科技等“海、陸、空、網”代表企業簽約,共建海外出口通道;與烏干達、馬來西亞、烏茲別克斯坦、緬甸客商、海牟客商簽約共建海外倉,為豫農優品探索海外市場;與中原食品實驗室、河南省農科院加工所、漯河食品工程大學、綠色技術銀行等科研院所簽約,為河南優質農產品迭代升級搭建科研平臺。
在發布會的品牌推介環節,河南豫農優品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詳解全球化出口模式,勾勒出“組團出海”的清晰路徑;中國農業大學楊金朝教授提出搭建企業出海服務平臺,為豫農優品“保駕護航”;中原食品實驗室陳歷水副主任則聚焦出口食品研發,承諾讓河南味道既“地道”又“適配”全球口味。隨后,“中原藥谷”“光山十寶”“裕廚面粉”等市縣特色產品代表輪番登場,用鮮活的故事與過硬的品質,展現河南農業的多元魅力。
這場發布會不僅是一次品牌亮相,更是河南農業擁抱世界的宣言。未來,隨著全球化戰略的深入推進,更多豫農優品將走出國門,讓世界在品味中原美味的同時,讀懂河南農業的厚重與鮮活,為鄉村振興與“一帶一路”農業合作書寫新的篇章。